或自逸而走-读音_古文_详细解释

pass60
再用前韵寄蔡天启

或自逸而走-读音_古文_详细解释

平仄:仄仄仄平仄

韵脚:上四十五厚

拼音:huòzìyìérzǒu

【或】〔古文〕《集韻》越逼切,音閾。《說文》邦也。从口从戈,以守一。一,地也。通作域。又《廣韻》胡國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穫北切,音惑。疑也。凡或人或曰皆闕疑之辭。《易·乾卦》或躍在淵。《朱子·本義》疑而未定之辭。又與惑通。怪也。《孟子》無或乎王之不智也。◎按六書有假借,或本是邦或字,借爲疑或字,後人加土爲域,加心爲惑。而於或字,止作或人或曰之用,幷其本義而忘之矣。

【自逸】。《诗·小雅·十月之交》:“我不敢傚,我友自逸。”汉蔡邕《陈太丘碑文》:“乐天知命,澹然自逸。”宋曾巩《策问三》:“而政未加善,侧身践行,兢兢业业,不敢自逸。”明周履靖《游白岳山与松窝子百瓢道人联》:“谈玄心自逸,吟字还工。”


字典 -词典诗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