帖帖泰山措-读音_古文_详细解释

pass30
送杨诚斋赴江东漕

平仄:平平仄平仄

韵脚:去十一暮

拼音:tiētiētàishāncuò

帖帖泰山措-读音_古文_详细解释

【帖帖】1.形容帖伏收敛之貌。《释名·释床帐》:“牀前帷曰帖,言帖帖而垂也。”宋梅尧臣《月下怀裴如晦宋中道》诗:“我马卧我庭,帖帖垂颈耳。”明刘基《大热遣怀》诗:“渡水翅帖帖,守门口舑舑。”2.安稳貌。唐杜牧《燕将录》:“唯燕未得一日之劳为子孙寿,后世岂能帖帖无事事乎?”明唐顺之《答李中谿御史》:“苞苴不行於上,怨毒不结於下,天下可以卧而帖帖矣。”3.逼近、贴近貌。唐韩偓《雨中》诗:“独自上西楼,风襟寒帖帖。”元萨都剌《绣鞋》诗:“罗裙习习春风轻,莲花帖帖秋水擎。”清阮元《冒雨由缙云趋丽水》诗:“迷漫十步外,白雪

【泰山】1.山名。在山东省中部。古称东岳,为五岳之一。也称岱宗、岱山、岱岳、泰岱。主峰玉皇顶在泰安市北。古代帝王常在泰山举行封禅大典。《诗·鲁颂·閟宫》:“泰山巖巖,鲁邦所詹。”北魏郦道元《水经注·禹贡山水泽地所在》:“泰山为东岳,在泰山博县西北。岱宗也,王者封禪于其山,示增高也,有金策玉检之事焉。”明王守仁《登泰山》诗:“晓登泰山道,行行入烟霏。”刘白羽《日出》:“登泰山看日出,这是从幼小时起,就对我富有魅力的一件事。”2.山名。即沂山。北魏郦道元《水经注·巨洋水》:“巨洋水出朱虚县泰山……泰山即东小泰山也。”

【措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類篇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倉故切,音醋。《說文》措,置也。《廣韻》舉也,投也。《增韻》施布也。《易·繫辭》舉而措之天下之民,謂之事業。《禮·禮器》措則正,施則行。又《中庸》故時措之宜也。《疏》措猶用也。又委置也。《禮·中庸》學之弗能,弗措也。《疏》言學不至於能,不措置休廢也。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·梓人》如將廢措。《註》措,猶頓也。《前漢·文帝紀贊》幾於措。《註》民不犯法,無所也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側格切,音窄。追捕也。《前漢·王莽傳》迫措靑徐盜賊。又與笮同。迫笮也。《史記·梁孝王世家》李太后爭


词语大全_汉语词典在线查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