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歌愁苦荐新声-读音_古文_详细解释

pass50
屈原

九歌愁苦荐新声-读音_古文_详细解释

平仄:仄平平仄仄平平

拼音:jiǔgēchóukǔjiànxīnshēng

【九歌】1.古代乐曲。相传为禹时乐歌。《左传·文公七年》:“九功之德,皆可歌也,谓之《九歌》。”《楚辞·离骚》:“奏《九歌》而舞《韶》兮,聊假日以媮乐。”王逸注:“《九歌》,九德之歌,禹乐也。”一说天帝乐名。《山海经·大荒西经》:“开(即启)上三嬪于天,得《九辩》与《九歌》以下。”郭璞注:“皆天帝乐名也,开登天而窃以下用也。”2.泛指各种乐章。《汉书·礼乐志》:“千童罗舞成八溢,合好効欢虞泰一。九歌毕奏斐然殊,鸣琴竽瑟会轩朱。”唐张说《唐封泰山乐章·豫和三》:“九歌叙,万舞翔。”

【愁苦】忧愁苦恼。《楚辞·九章·涉江》:“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,固将愁苦而终穷。”唐杜甫《发阆中》诗:“别家三月一书来,避地何时免愁苦。”《红楼梦》第一○七回:“凤姐本是贪得无厌的人,如今被抄浄尽,自然愁苦。”梁斌《播火记》四八:“一听到严志和的声音,他愁苦了几天的心情,一下子放平了。”

【荐新】以时鲜的食品祭献。《仪礼·既夕礼》:“朔月,若荐新,则不馈于下室。”《礼记·檀弓上》:“有荐新,如朔奠。”孔颖达疏:“荐新,谓未葬中间得新味而荐亡者。”明余继登《典故纪闻》卷十八:“隆庆初,詔罢宝坻县等处採取鱼鲜,自今荐新上供,俱令光禄寺备办。”清昭槤《啸亭杂录·荐新》:“今奉先殿每月荐新,仍沿明制。”

【声】《字彙》同。《正字通》俗聲字。(聲)〔古文〕殸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書盈切《正韻》書征切,聖平聲。《說文》音也。《書·舜典》詩言志,歌永言,聲依永,律和聲。《傳》聲謂五聲,宮商角徵羽也。《禮·月令》仲夏之月,止聲色。《註》聲謂樂也。又凡響曰聲。《張載·正蒙》聲者,形氣相軋而成。兩氣者,谷響雷聲之類。兩形者,桴鼓叩擊之類。形軋氣,羽扇敲矢之類。氣軋形,人聲笙簧之類。皆物感之良能,人習而不察耳。《韻會》韻書平上去入爲四聲。又聲敎。《書·禹貢》東漸于海,西被于流沙,朔南曁聲敎,訖于四海。《左傳·文六年》樹之風


dlz游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