枚乘擅七发-读音_古文_详细解释

pass30
赠明脉萧信叔

平仄:平平仄平平

拼音:méichéngshèngshànqīfā

枚乘擅七发-读音_古文_详细解释

【枚】《廣韻》莫杯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謨杯切,音梅。《說文》幹也,可爲杖。从木从攴。《詩·大雅》施于條枚。《徐曰》自條而出也,枝曰條,幹曰枚。又个也。《書·大禹謨》枚卜功臣。《註》一一卜之也。《前漢·食貨志》二枚爲一朋。《五行志》拔宮中樹,七圍以上十六枚。又枚筮,不指其事,汎卜吉凶也。《左傳·昭十二年》南蒯枚筮之。又馬箠曰枚。《左傳·襄十八年》以枚數闔。又銜枚,枚狀如箸,口橫銜之,繣結於項也。《周禮·秋官》銜枚氏掌司囂。又鐘乳也。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》鐘帶謂之篆,篆閒謂之枚。又枚枚,礱密也。《詩·魯頌》閟宮

【乘】ZDIC.NET汉典

【七发】【汉】辞赋名篇。汉枚乘作。《文选·枚乘〈七发〉》李善题解:“《七发》者,説七事以起发太子也,犹《楚词·七諫》之流。”后有不少仿作,如傅毅《七激》、张衡《七辩》、崔驷《七依》、马融《七广》、王粲曹植《七启》、徐干《七喻》、张协《七命》等,形成一种辞赋体裁,称为“七体”,简称“七”。唐刘知几《史通·序例》:“枚乘首唱《七发》,加以《七章》、《七辩》。音辞虽异,旨趣皆同。”清赵翼《接西庄书知目疾已霍然》诗:“《七发》能起病,一檄可愈风。”【汉】


古诗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