月沉平野尽-读音_古文_详细解释

AiKun30
早行

月沉平野尽-读音_古文_详细解释

平仄:仄平平仄仄

拼音:yuèchénpíngyějìnjǐn

【月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魚厥切,音軏。《說文》闕也。太隂之精。《釋名》月,缺也,滿則缺也。《易·繫辭》隂陽之義配日月。《禮·祭義》月生於西。《公羊傳·莊二十五年註》月者,土地之精。《史記·天官書註》月者,隂精之宗。《淮南子·天文訓》水氣之精者爲月。又《書·堯典》以閏月定四時成歲。《傳》一歲十二月,月三十日,三歲則置閏焉。又《洪範》二曰月。《傳》所以紀一月。《疏》從朔至晦,大月三十日,小月二十九日。《禮·禮運》月以爲量。《註》天之運行,每三十日爲一月。又姓。金月彥明首建孔子廟,明洪武中有月輝、月文憲

【沉】《字彙》同沈。

【平野】广阔的原野。语出汉晁错《言兵事书》:“平原广野,此车骑之地,步兵十不当一。”南朝宋鲍照《送盛侍郎饯候亭》诗:“高墉宿寒雾,平野起秋尘。”宋叶适《代人上书》:“且其地广人寡,平野茫然,朝廷屡议劝耕。”清魏源《圣武记》卷七:“敕诸将诱至山外平野之地,聚而歼之。”郭小川《痛悼敬爱的周总理》诗:“千巅万壑,平野高原,当然充满战斗的气势。”

【尽】《正字通》俗盡字,詳皿部盡字註。(盡)《唐韻》《正韻》慈忍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在忍切,秦上聲。《說文》器中空也。《小爾雅》止也。《玉篇》終也。《廣韻》竭也。《集韻》悉也。《易·繫辭》書不盡言,言不盡意。《左傳·哀元年》去惡莫如盡。《穀梁傳·定十年》孔子歷階而上,不盡一等。《禮·曲禮》君子不盡人之歡。《中庸》天地之道,可一言而盡也。《史記·禮書》明者,禮之盡也。《荀子·正名篇》欲雖不可盡,可以近盡也。《註》適可而止也。又《韓鄂歲華紀麗》大酺小盡。《註》月三十日爲大盡,二十九日爲小盡。又姓。見《萬姓統譜》。又《


古诗词